【药材来源】牛黄为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牛黄,应立即滤去胆汁,取出牛黄,除去外部筋膜,阴干。
【现代炮制方法】牛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研成细粉。
【饮片性状】牛黄为棕黄色或红棕色细粉。气清香,味微苦而后微甜。有清凉感,嚼之不粘牙。
【质量标准】牛黄水分不得过9.0%,总灰分不得过10.0%,游离胆红素在453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70,含胆酸不得少于4.0%;含胆红素不得少于35.0%。
【炮制目的】牛黄味苦,性凉。归心经、肝经。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的功能。牛黄多为生用,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炮制后主要是保证药物净度,便于调剂和制剂。
【应用选择】
生用
1、小儿惊风常与全蝎、朱砂、冰片、钩藤等同用,可治小儿惊风,手足搐搦,遍身壮热等症,如牛黄散(《圣惠方》)。配伍胆南星、琥珀等[8u58药材网www.carvon.com.cn],可治小儿痰热惊风,如牛黄抱龙丸(《中国药典》)。
2、热病癫狂常与当归、川芎、冰片、朱砂等同用,能清心化痰,镇惊祛风,用于神志混乱,语言不清,痰涎壅盛,头晕目眩,癫痫惊风,痰迷心窍,如牛黄清心丸(《局方》)。
3、咽喉肿痛常与石膏、雄黄、大黄、黄芩等同用,能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如牛黄解毒丸(《中国药典》)。
【附】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水飞等。
2、文献摘录“须先单捣,细研如尘,却绢裹,又用黄嫩牛皮裹,安于井面上,去水三四尺已来,一宿,至明方取用之”(《雷公》)。“小枣大,用研萝卜根并醋一大盏煮尽”(《普济方》)。
【总结】牛黄从南北朝时开始使用辅料和采用不同的方法炮制。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收载的大多是用生品。古代的炮制方法,如黑豆汁制、牛皮制、药汁制等现在已失传,有关古代炮制法的研究需进一步发掘整理。
8u58药材网 / 2018-04-17 16:37:22
由于牛黄用途广泛,但来源少、价格昂贵,故有时以人工牛黄或人工培植牛黄作代用品。目前市场上常有其伪劣产品出售,现介绍鉴别方法如下。
1、牛的年龄在5年以上,牛的体型瘦弱,牛毛直立凌乱,粪便较稀;牛长期不爱进食草料,喜欢饮水,左侧卧时,往往盯着右侧倒数2-3肋之间的部位;2、牛吃饱后爱叫唤,尤其是晚上;牛的眼角处留有泪水,嘴唇处为黄色。牛黄指的是牛胆囊内的胆结石,根据具体位置可以分为胆黄、管黄、肝黄。
牛黄为牛科动物黄牛和水牛的药用部位主要为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入药具有解热、解毒、定惊的功效,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尿毒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牛黄有什么副作用吧!
错,是牛的胆结石本品为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英文名。【性状】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
大黄别名:西大黄、将军、锦军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原植物形态: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茎肥厚。茎直立。瘦果3棱形。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主治: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
是可以单独服用的,用法与用量】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 2016-2025 carvon.com.cn 中医词典在线查询 8u58药材网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