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是“四大怀药”之一,有着久远的历史记载,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功效也有所区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地黄的炮制方法吧!
鲜地黄
【炮制】 用时取鲜原药,除去杂质,洗净,切段。
【性状】呈纺锤形或条形,长8~24cm,直径2~9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性味】甘、苦,寒。
【归经】 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
【炮制】取原药,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厚片,干燥。
【性状】多为扁圆形的厚片,直径2~7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具不规则皱纹。切面棕黑色或棕灰色,微有光泽,具粘性。质较软而韧。气微,味微甜。
【性味】甘,寒
【归经】 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生地黄炭滋阴止血。用于各种出血症。
生地黄炭
【炮制】取生地黄,炒至浓烟上冒,表面鼓起而呈炭黑色[8u58药材网www.carvon.com.cn],内部棕褐色时,微喷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性状】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质松脆。略具焦气,味微苦。
【性味】 甘、苦、微涩,凉。
【归经】 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
熟地黄
【炮制】取以水润软的生地黄,置适宜容器内,蒸约6~8小时,焖过夜,至内外均滋润黑色时,取出,晾至七八成干,干燥。
【性状】全体滋润黑色,具光泽。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粘性强。味甜。
【性味】 甘,微温。
【归经】 肝、肾经。
【功效】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熟地黄炭补血止血。用于冲任虚损,崩漏。
熟地黄炭
【炮制】取熟地黄,炒至浓烟上冒,表面鼓起而呈焦黑色,内部棕褐色时,微喷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性状】表面焦黑色,内部深褐色,质较松脆。略具焦气,味微苦。
【性味】甘、微涩,微温。
【归经】 肝、肾经。
【功效】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8u58药材网 / 1970-01-01 08:00:00
熟地黄可以直接吃,是可以的,也可以煮后喝水也行
可以,养血补血的,适合血虚的人服用。
熟地作为补血之首剂,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漏等,可配白芍、当归、川芎,方如四物汤;
地黄的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别称生地、怀庆地黄、小鸡喝酒等,为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我国各地及国外均有栽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地黄种子价格及种植方法吧!
能吃的炙甘草、山药以期间益气健脾;熟地黄滋阴补血;桂圆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有健脑益智,补养心脾,安神,治失眠、健忘、惊悸等功效。
地黄不能重茬,地黄连作生长不好、病害多,减产严重,一般土地需要5-8年,沙地需要更久时间轮作后,才能再行种植。前作以蔬菜、小麦、玉米、谷子、甘赛、山药为好。花生、豆类、芝麻、棉花等不宜作地黄的前作或邻作,易发生红蜘蛛或感染线虫病。
© 2016-2025 carvon.com.cn 中医词典在线查询 8u58药材网
豫ICP备1601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