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胡黄连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茎。胡,泛指外国或外族。该药在古代由胡国波斯进口,其药性似黄连,故名胡黄连。
【药材历史考证】胡黄连的始载本草《新修本草》曰:“出波斯国。生海畔陆地,八月上旬采,……苗若夏枯草,根头似鸟嘴,折之肉似内似鹆眼者。”波斯国即今伊朗。
《本草图经》曰:“今南海及秦陇间亦有之,初生似芦,干似杨柳枯枝,心黑外黄,不拘时月收采。”《本草别说》曰:“胡黄连,折之尘出如烟者为真也。”《本草图经》所载胡黄连产地,包括今广东、陕西、甘肃,均未发现有本植物分布。其描述的植物形态与今之胡黄连不同,但药材形态类似。胡黄连过去一直从印度进口,1960年中国医科院药物研究所在西藏发现了胡黄连同属植物西藏胡黄连,经研究,其所含成分、苦味度及疗效与进口胡黄连相似,可作胡黄连药用。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长达20cm。叶全部基生成莲座状;叶片匙形至卵形,长3~6cm,顶端圆形,基部渐狭成短柄状,边缘具锯齿,干时变黑。花葶直立,有棕色腺毛,穗状花序长1~2cm;花萼5裂,不等;花冠深紫色,长8~10mm,具短筒,上唇略向前弯曲呈盔状,顶端微凹,下唇3裂片长约达上唇之半;雄蕊4,前方一对伸出下唇;子房2室。蒴果长卵形,长8~10mm。花期7~8月,果期8~9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2cm,直径0.3~1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状节,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8u58药材网www.carvon.com.cn],断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药材显微鉴定】取本品粉末0.5g,置适宜器皿中,60℃~80℃升华4小时,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针状、针簇状、棒状、板状结晶及黄色球状物。
【药材理化鉴定】
1.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置60℃水浴中温浸20分钟。滤过。取滤液Iml,加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2滴,生成暗绿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5%α-荼酚的乙醇溶液2滴,摇匀,生成黄白色浑浊,缓缓沿管壁加硫酸0.5ml,两液接界处显紫色环,振摇后颜色变深,加水稀释生成暗紫色沉淀。
2.取上项所得的升华物,加氯仿数滴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香草酸、肉桂酸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一乙醚一冰醋酸(5: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生境分布】生于高山草地及石堆中。分布于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饮片鉴别】本品为不规则的圆形薄片,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有白色点状锥管束,周边深棕褐色,质脆。
【性能功用】苦,寒。归肝经、胃经、大肠经。清湿热,除骨蒸,消疳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痔疾,骨蒸潮热,小儿疳热。内服:1.5~9g。水煎服。
【附注】置阴凉干燥处贮藏。
8u58药材网 / 1970-01-01 08:00:00
胡黄连清热,凉血,燥湿。性寒凉。如果您本身就有脾胃气虚的毛病则用了肯定要拉肚子。如果您本身就没有热用他干什么,非用不可则加建脾胃的药佐治或换药。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胡,泛指外国或外族。该药在古代由胡国波斯进口,其药性似黄连,故名胡黄连。
1.用於骨蒸潮热胡黄连性寒,入心肝二经血份,有退虚热,除骨蒸,凉血清热之功。治阴虚劳热骨蒸,常与银柴胡、地骨皮等同用,如清骨散。2.用於小儿疳热胡黄连既能除小儿疳热,又能清胃肠湿热,故可用於小儿疳积发热,消化不良,腹胀体瘦,低热不退等症,常与党叁、白术、山楂等同用,如肥儿丸。3.用於湿热泻痢、痔疮肿痛胡黄连苦寒沉降,功似黄连,善除胃肠湿热及下焦湿火蕴结,为治
不是同一种药物胡黄连与黄连,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然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而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
胡黄连生活中的应用很多,有善清心火、泻胃火作用,为解毒要药,胡黄连也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胡黄连中的糖苷部分可减少异丙肾上腺素导致的过敏性气管痉挛严重程度,胡黄连水浸液体外对英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胡黄连因为药用价值极高,经常被用来清热,凉血,具有清热燥湿,清肝明目的功效,胡黄连质重色黑,沉降之性尤速,故清导下焦湿热力专效强,凡热痢脱肛、痔漏疮疡、血痢、血淋等证属湿火结聚,胡黄连与黄连,均为大苦大寒纯阴之品,共具清热、泻火、燥湿、凉血之效。
© 2016-2025 carvon.com.cn 中医词典在线查询 8u58药材网
豫ICP备16010184号